2023年导游资格证每日一练《全国导游基础知识》7月19日专为备考2023年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判断题
1、“庙号”是古代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的褒贬或同情的称号。
答 案:错
解 析:谥号,是在中国古代统治者或有地位的人死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2、隋代工匠李春设计的赵州桥,是世界上最早的敞肩石拱桥,比欧洲类似的桥早了1000多年。
答 案:错
解 析:隋朝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比欧洲同类的桥早700多年。
3、禅宗是中国佛教史上流传最久远、对中国文化思想影响最广泛的宗派。
答 案:对
解 析:禅宗是纯粹中国化的佛教,以觉悟众生心性的本源(佛性)为主旨,是我国支派最多的佛教宗派,也是中国佛教史上流传最久远、对中国文化思想影响最广泛的宗派。
4、甲骨文全部是象形字。
答 案:错
解 析:中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形成的一种初步的定型文字。它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因为这时候的文字多是从图画文字中演变过来的。
5、金元以来,全国道教形成全真道与正一道两大教派。
答 案:对
解 析:金元以来至今,全国道教形成全真道与正一道两大教派。目前全国道教宫观大部属全真派,正一道主要流行在江南和台湾省。
单选题
1、壮族素有()的美誉
- A:铜鼓之乡
- B:孔雀之乡
- C:软玉之乡
- D:鱼米之乡
答 案:A
解 析:铜鼓是壮族极具代表性的文化遗存之一。
2、具有“华中屋脊”之称的名山是()。
- A:三清山
- B:神农架
- C:武当山
- D:黄山
答 案:B
解 析:有“华中第峰”之称的神农架主峰神农顶,位于神农架林区西南部
3、土家族的先民与古代的()有直接的渊源关系。
- A:羌人
- B:氐人
- C:巴人
- D:胡人
答 案:C
解 析:土家族的先民与古代巴人有直接的渊源关系。
4、截至2015年,中国已有()处地质公园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
- A:35
- B:33
- C:31
- D:29
答 案:B
解 析:截至2015年,中国已有33处地质公园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
5、汉武帝时,开始以正月为岁首,并制定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
- A:《甘石星经》
- B:《太初历》
- C:《大衍历》
- D:《授时历》
答 案:B
解 析:汉武帝时,开始以正月为岁首,并制定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
多选题
1、下面关于袁宏道的介绍,正确的有()。
- A:近代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 B:明代文学家,明神宗万历十九年(1591年)进士
- C:官至吏部郎中
- D:袁宏道是“公安派”的创始者和领袖人物
- E:在文学上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
答 案:BCDE
解 析:袁宏道(1568年12月23日─1610年10月20日),字中郎、一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十九年(1591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
明代文学反对复古运动主将,既反对前后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
袁宏道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史称公安三袁,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世人认为袁宏道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
2、以下有关拙政园的表述正确的有()。
- A:始建于明代
- B:具有典型的江南水景园林特色
- C:园中水池面积较大
- D:东园内有“冠云峰”
- E:被认为是苏州古典园林中以少胜多的典范
答 案:ABC
解 析:位于苏州市娄门内,系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始建于明代。拙政园布局采取分割空间、利用自然、对比借景的手法,吸收传统的绘画艺术,因地造景、景随步移,具有典型的江南水景园林特色。园中水池面积较大,有聚有分,山光水影,颇有朴素自然的景色和淡泊恬静的情趣,为江南古园之杰作,居苏州四大名园之首。
3、留园由()四部分构成。
- A:东
- B:西
- C:中
- D:南
- E:北
答 案:ABCE
解 析:园内布局分东、西、中、北四部。
4、下列关于园林建筑描述正确的是()。
- A:舫是仿造舟船造型的建筑
- B:舫在形体上模仿船头、船尾的形式
- C:榭建于水边或花畔,借以成景
- D:轩形式优美,讲究对称布局
- E:斋供读书用,环境当隐蔽清幽
答 案:ACE
5、以下著名佛教寺院中,属于法相宗(慈恩宗)祖庭的有()。
- A:慈恩寺
- B:大兴善寺
- C:兴教寺
- D:大明寺
- E:栖霞寺
答 案:AC
解 析:法相宗祖庭—大慈恩寺、护国兴教寺。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