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心理咨询师每日一练《三级》7月31日专为备考2023年三级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单选题
1、我国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
- A:以人为本
- B:为人民服务
- C:团结协作
- D:集体利益至上
答 案:B
2、第一反抗期发生的时间大约是()。
- A:1~2岁
- B:3~4岁
- C:7~8岁
- D:13~14岁
答 案:B
解 析:第一反抗期大约在幼儿三四岁时出现,这一时期的幼儿表现为逐渐拉开与母亲的距离,他们的活动范围日益扩展,从对母亲的全面依赖状态,向一定程度的自立发展,对周围的事情都想“我自已做”,对父母的帮助、指示、阻止总要用“不”来反抗。相对应的初中少年(由于发展的不平衡,也可以提前在小学高年级,或延迟到高中初期发生)则进入第二反抗期,这一时期表现为:①硬抵抗,表现为态度强硬,举止粗暴;②软抵抗,表现为漠不关心,冷淡相对;③反抗的迁移,有时也迁怒于其他成人。第一反抗期的独立自主要求主要在于争取自我主张和活动与行为动作的自主性与自由权;第二反抗期的独立自主要求则是全面性的,从外部因素深入到内在因素,从行为表现到要求人格的独立。
3、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的特征主要是()。
- A:只限于对当前直接感知的环境施以动作
- B:开始能够运用语言或符号来代表他们经历的事物
- C:获得了守恒概念
- D:思维具有可逆性
答 案:D
解 析:皮亚杰将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4个阶段: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②前运算阶(2~6、7岁);③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④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14、15岁)。其中感知运动阶段的儿童主要凭借感知和运动之间的关系获得动作经验,在这些活动中形成了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以此来适应外部环境,进一步探索外界环境。在这个阶段,儿童获取了客体永久性的概念(大概在9~12个月)。这一阶段的儿童的认知活动处于感知动作思维水平,只限于对当前直接感知的环境施以动作。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主要特征是将感知运动图式内化为表象系统,具有了符号功能,开始能够运用语言或符号来代表他们经历过的事物,但还不能很好地掌握概念的概括性和一般性。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的主要特征是获得了守恒的概念,思维具有可逆性,可以进行逻辑运算,但仍需具体事物的支持。因此,这个阶段的认知水平处于具体经验支持的逻辑思维水平。处于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的主要特征是思维摆脱了具体内容的约束,使形式从具体内容中解脱出来,能够提出假设,凭借演绎推理等形式解决抽象问题,其认知活动达到了抽象逻辑思维水平。
4、在MMPI的10个临床量表中,英文缩写Hy指的是()量表。
- A:疑病
- B:癔症
- C:抑郁
- D:轻躁狂
答 案:B
解 析:Hy指的是癔症量表。
5、学习的最佳期限是指( )。
- A:心理机能已经发展成熟的时候
- B:学习条件已经完全具备的时候
- C:心理机能开始形成之前
- D:心理机能开始形成之时
答 案:D
解 析:学习的最佳期限的前提和条件如下:以个体的发育成熟为前提,要以一定的心理技能发展为条件。最重要的是某些心理特征处在开始形成而尚未达到成熟的地步时,进行有关教学效果最佳。
6、心理咨询的整合性从根本上是要()。
- A:推动心理咨询理论的整合
- B:推动心理咨询目的的整合
- C:促进心理学概念的兼容
- D:促进心理学概念的关联沟通
答 案:A
7、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应是()
- A:时间知觉
- B:运动知觉
- C:距离知觉
- D:空间知觉
答 案:A
8、信息的编码、储存、提取方式和信息储存时间的长短是划分()的标准。
- A:记忆过程
- B:图像记忆和声像记忆
- C:思维过程
- D:三个记忆系统
答 案:D
解 析:认知心理学,用信息加工的观点看待人的认知活动,认为人的认知活动也可以看作是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它把记忆也看作是人脑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并按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的方式的不同,以及信息储存时间长短的不同,将记忆分作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系统。
多选题
1、评估信度的方法主要包括( )。
- A:重测信度
- B:内部一致性信度
- C:复本信度
- D:评分者信度
答 案:ABCD
解 析:四个选项都符合题意。对信度的评估方法没有通用法则,因为不同的信度反映测验误差的不同来源,所以每一种信度系数只能说明信度的不同方面,因而具有不同的意义。
2、需要()
- A:是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
- B: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 C: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 D:是激发并维持个体活动的内部动力
答 案:AC
解 析: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动力与源泉。情绪或情感是指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的目标活动,并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
3、强大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可称为( )。
- A:灾难症候群
- B:兴奋性行为
- C:破坏性行为
- D:创伤后应激障碍
答 案:AD
解 析:强大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有时近似PTSD。这种情况被称为“灾难症候群”。该症候群的产生及其特性有三个阶段:惊吓期,“失魂落魄”的样子。恢复期,“后怕”的表现,受害者才出现焦虑、紧张、失眠、注意力下降等,并反复诉说自己的遭遇。康复期,心理重新达到平衡。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在遭受强烈的或灾难性精神创伤事件之后,数月至半年内出现的精神障碍。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包括()。
- A:羞耻的个体往往会感到沮丧、自卑等,认为自己对事情的发展无能为力
- B:健康的羞耻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自然结果,是人适应社会、改善自我的一种动力
- C:内疚者往往有良心上和道德上的自我谴责,并试图做出努力来弥补自己的过失
- D:内疚感越强,个体心理越健康
答 案:ABC
解 析:羞耻是个体因自己在人格、能力、外貌等方面的缺憾,或者在思想上与行为方面与社会常态不一致,而产生的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羞耻的个体往往会感到沮丧、自卑、自我贬损等,认为自己对事情无能为力。内疚是个体认为自己对实际的或有想像的罪行或过失负有责任,而产生的强烈的不安、羞愧和负罪的情绪体验。内疚者往往有负罪的情绪体验以及出现的良心上的自我谴责,并试图做出努力来弥补自己的过失。健康的内疚感是心灵的“报警器”,是人类良心的情绪“内核”,会提醒我们照顾他人的利益和感受,调整人际关系,有利于适应社会生活;过少或过多的内疚感都不是健康的。
5、合理情绪疗法的人性观认为
- A:人性本善
- B:人是理性的
- C:人性本恶
- D:人也是非理性的
答 案:BD
6、从业人员在职业技能上坚持“与时俱进”的要求包括()。
- A:立足时代,充分认识职业技能加快发展更新的特点
- B:立足国际,实施以模仿、复制为主的职业技能提高策略
- C:立足未来,践行终身学习的理念
- D:立足实际,树立只有掌握高技能才能拥有一切的职业意识
答 案:AC
解 析:与时俱进的三个立足点:立足时代,充分认识职业技能加快发展更新的特点;立足国际,充分认识我国总体的职业技能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立足未来,践行终身学习的理念。
7、心理咨询师在会谈中,除了要注意提问的数量和频率,还应该()
- A:了解所提问题的性质
- B:体现咨询的独特风格
- C:清楚提问可能的后果
- D: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
答 案:AC
解 析:在摄入性会谈中,需要注意怎样提问题,在提问的过程中,除了提问题的数量和频率要注意掌握外,还应当对各类问题的性质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有所了解。也就是说,在会谈过程中,以什么方式提问也很重要。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