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职教网:包含各种考证等职教知识

网站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 公务员类辅警协警 → 2023年10月16日辅警协警每日一练《法律基础知识》

2023年10月16日辅警协警每日一练《法律基础知识》

2023/10/16 作者:匿名 来源:本站整理

2023年辅警协警每日一练《法律基础知识》10月16日专为备考2023年法律基础知识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判断题

1、人民警察制止违法犯罪行为,应当采取强制手段。

答 案:错

2、对已满60周岁的老年人适用继续盘问,必须在带至公安机关之时起的4小时以内盘问完毕,且不得送入候问室。

答 案:错

3、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地方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答 案:对

解 析:《行政复议法》第13条规定:“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上一级地方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对省、自治区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所属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该派出机关申请行政复议。”行政复议机关与我国“条块结合”的行政管理体制相一致,行政复议管辖也实行“条块结合”的制度,除实行全国垂直领导的部门外,原则上允许申请人选择向同级政府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4、人民警察依法当场收缴罚款的,应当向被处罚人出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不出具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的,被处罚人有权拒绝缴纳。

答 案:对

5、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答 案:对

解 析:《宪法》(2018年修正)第27条第3款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6、共同述反治安管理的,根据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在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中所起的作用,分别处罚.

答 案:对

7、以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为核心,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治化。

答 案:对

8、违法犯罪分子实施犯罪后携带匕首逃跑的,人民警察可以使用武器。()

答 案:错

解 析:《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9条规定:“人民警察判明有下列暴力犯罪行为的紧急情形之一,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武器……(十四)犯罪分子携带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拒捕、逃跑的……”故携带匕首逃跑不属于可以使用武器的情况,本题说法错误。

单选题

1、擅自进入铁路防护网或者火车来临时在铁路线路上行走坐卧、强越铁路,影响行车安全的,处警告或者()元以下罚款。

  • A:100
  • B:200
  • C:500
  • D:1000

答 案:B

解 析:《治安管理处罚法》第36条规定:“擅自进入铁路防护网或者火车来临时在铁路线路上行走坐卧、抢越铁路,影响行车安全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因此本题B项正确。

2、法律的生命力在于()。  

  • A:更新
  • B:实施
  • C:制定
  • D:学习

答 案:B

解 析: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3、公安机关无权决定采用的刑事强制措施是()。

  • A:拘留
  • B:逮捕
  • C:监视居住
  • D:取保候审

答 案:B

4、依照法律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的外国人适用限期出境或驱逐出境,其处罚决定权在()。

  • A:县级以上公安机关
  • B:省级公安机关
  • C:公安部

答 案:C

5、讯问违法嫌疑人是用于办理案件()

  • A:行政
  • B:刑事
  • C:民事
  • D:纠纷

答 案:B

6、李某五十岁丧妻,六十七岁时结识了五十四岁的周某,两人情投意合准备结婚。李某之子很不喜欢周某,扬言若二人结婚就断绝父子关系,以后不会再给李某一分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李某之子作为李某的赡养人,有权干涉李某的再婚行为
  • B:李某之子对其父的再婚行为无权干涉
  • C:李某再婚后,其子的赡养义务自动消除
  • D:李某和周某的再婚不受法律保护

答 案:B

解 析:《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二十一条规定,“老年人的婚姻自由受法律保护。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干涉老年人离婚、再婚及婚后的生活。赡养人的赡养义务不因老年人的婚姻关系变化而消除”。所以该题选B。

7、某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行政规章中,明确规定将对某种违法行为的罚款权“授权”给某个非行政机关组织。根据这一规章的规定,该组织()。

  • A:可以自由地行使罚款权
  • B:对自己行使罚款权的行为后果独立地承担法律责任
  • C:应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处罚
  • D:不能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处罚

答 案:D

解 析:《行政处罚法》第18条规定:“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规定,可以在其法定权限内委托符合本法第十九条规定条件的组织实施行政处罚。行政机关不得委托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实施行政处罚。委托行政机关对受委托的组织实施行政处罚的行为应当负责监督,并对该行为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受委托组织在委托范围内,以委托行政机关名义实施行政处罚;不得再委托其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实施行政处罚。

8、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较重的,应()

  • A: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 B: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 C: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答 案:A

多选题

1、 行政处罚适用简易程序必须( )。

  • A:向当事人出示执法身份证件
  • B:告知当事人违法事实、处罚的理由及依据和享有的权利
  • C:填写当场处罚决定书并当场交付当事人
  • D:报所属行政机关备案

答 案:ABCD

解 析:《行政处罚法》第34条规定:“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向当事人出示执法身份证件,填写预定格式、编有号码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当场交付当事人。前款规定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当事人的违法行为、行政处罚依据、罚款数额、时间、地点以及行政机关名称,并由执法人员签名或者盖章。执法人员当场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必须报所属行政机关备案。”第31条规定:“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2、对单位违反治安管理,其他()对同一行为规定给予单位处罚的,依照其规定处罚。

  • A:法律
  • B:行政法规
  • C:地方性法规
  • D:规章

答 案:AB

3、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的陈述和申辩,()。

  • A:公安机关不得剥夺述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的陈述权、申辩权
  • B: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在陈述和申辩中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
  • C: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在陈述和申辩中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公安机关应当采纳
  • D:公安机关不得因迎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的陈述、申辩而加重处罚

答 案:ABCD

4、公安机关在办理人身伤害行政案件时,具有下列()情形的,应当进行伤情鉴定。

  • A:受伤程度较重,可能构成轻伤以上伤害程度的
  • B:述法嫌疑人要求作伤情鉴定的
  • C:述法嫌疑人、被侵害人对伤害程度有争议的
  • D:述法嫌疑人、被侵害人对伤害手段有争议的

答 案:AC

5、正确使用催泪警械的方法为()。

  • A:选择上风向站位
  • B:保持安全有效距离
  • C:对准违法犯罪行为人的侧面
  • D:直接对向违法犯罪行为人

答 案:ABD

6、被处罚人被决定行政拘留15日并且被并处罚款的,如果行政拘留没有暂缓执行,且不符合延期缴纳罚款条件的,对罚款的缴纳公安机关的做法是()

  • A:公安机关在向被处罚人宣告处罚决定时,可以事先提醒被处罚人按期缴纳罚款及不按期缴纳罚款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 B:被处罚人提出委托其亲属代为缴纳罚款的,公安机关应当为其提供方便
  • C:被处罚人提出委托公安机关代为缴纳罚款的,公安机关可以代为缴纳,但被处罚人须出具书面委托
  • D:被处罚人因行政拘留无法自行按期缴纳罚款,主动要求当场收缴罚款的,公安机关及其办案民警可以当场收缴罚款

答 案:ABC

7、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任务,是(),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以维护社会主义法制,保护公民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

  • A:保证准确、及时地査明犯罪事实
  • B:Y应用法律
  • C:惩罚犯罪分子
  • D: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

答 案:ABCD

8、下列关于法律用语的理解的是()。

  •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包括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在内
  • B:处200元以下罚款,其中包括200元在内
  • C:当场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的,经办的人民警察应当在24小时内报所属公安机关备案,其中包括24小时在内
  • D:故意破坏、汚损他人坟墓或者毁坏、丢弃他人尸骨、骨灰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臥情节严重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其中前一个量处幅度不包括10日在内,后一个量处幅度应当包括10日在内

答 案:ABC

主观题

1、你是一单位的工作人员,有一个上访者说有事要跟你们领导谈,见不到领导他就不走,而此时领导又在外地开会,临走时嘱咐过没有重大事件不要找他,这时你怎么处理这个事?

答 案:(1)热情接待上访者。让座,倒水。
(2)向上访者耐心解释,领导到外地开会研究抗震救灾问题去了。(或研究农村小学危房改造问题,在道德上博取上访者的认同)大约一个星期后能回来。
(3)细致了解上访者的情况,做好详细记录,并留下上访者的电话。领导没回来期间,也要及时和上访者沟通。
(4)等领导回来后,及时向领导汇报,并听从领导的指示,给上访者打电话,切实解决群众的问题。

2、我国《立法法》规定,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是()

答 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3、如何理解宪法的根本法地位?

答 案: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通过科学民主程序形成的根本法。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4、“提高时间效率,减少工作拖延;提高物质效率,降低经济消耗;提高制度的科学性,减少不合理制度的负面作用”是()原则的具体内容。

答 案:及时高效

5、应当给予开除党籍处分情形有哪些?

答 案:一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判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主刑含宣告缓刑的;二单处或者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
三因过失犯罪,被依法判处三年以上不含三年有期徒刑的。因过失犯罪被判处三年以下含三年有期徒刑或者被判处管制、拘役的,一般应当开除党籍。对于个别可以不开除党籍的,应当对照处分党员批准权限的规定,报请再上一级党组织批准。

6、怎样理解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

答 案: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完善党对立法工作中重大问题决策的程序。凡立法涉及重大体制和重大政策调整的,必须报党中央讨论决定。党中央向全国人大提出宪法修改建议,依照宪法规定的程序进行宪法修改。法律制定和修改的重大问题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向党中央报告。

网友评论

0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