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职教网:包含各种考证等职教知识

网站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 公务员类辅警协警 → 2023年10月17日辅警协警每日一练《法律基础知识》

2023年10月17日辅警协警每日一练《法律基础知识》

2023/10/17 作者:匿名 来源:本站整理

2023年辅警协警每日一练《法律基础知识》10月17日专为备考2023年法律基础知识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判断题

1、对没有犯罪事实的或者犯罪已过追诉时效的,公安机关应当撤销案件。

答 案:对

2、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答 案:对

解 析:《宪法》(2018年修正)第27条第3款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3、公安机关在办理治安案件过程中,需检查妇女身体时,应当由女性工作人员进行。

答 案:对

4、对于两种以上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分别裁决,合并执行。行政拘留处罚合并执行的,最长不超过二十日

答 案:对

5、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答 案:对

6、发展党员,必须经过党的支部,坚持个别吸收的原则。

答 案:对

7、被询问人没有阅读能力的,人民警察应当向其宣读。

答 案:对

8、派出所未设置候问室的,在继续盘问间隙时间,应当由民警在讯问室、办公室看管被盘问人,或者将其送入就近派出所的候问室。

答 案:对

单选题

1、下列现象中,违反民法平等原则的是()。

  • A:国家税务机关可以在税收征收法律关系中使用强制手段,无视纳税人的意志而依法进行税收征收
  • B:公民张某(年满28周岁)可以结婚,而公民李某(17周岁)不能结婚
  • C:上级领导的亲戚具有优先订立合同的权利
  • D:甲公司(经登记为建筑工程公司)可以从事工程建筑,而乙公司(登记为房地产公司)则不能从事工程建筑

答 案:C

2、()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责令监护人加以管教。

  • A:不满十四周岁
  • B:不满十五周岁
  • C:不满十六周岁
  • D:不满十八周岁

答 案:A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下列属于王某的合法财产的是()。

  • A:捡来的一只钱包
  • B:根据父亲遗嘱继承的三间房产
  • C:施工时挖到的宋代瓷器
  • D:承包经营的100亩地

答 案:B

解 析:合法财产是指财产取得的方式、方法、内容符合法律的规定。我国法律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公民的个人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它合法财产。A选项中属于拾得的遗失物,负有归还遗失人的义务,如果找不到遗失人应交给有关机关,有关机关公告6个月仍然无人认领的,归国家所有。C选项中属于发现埋藏物,归国家所有。D选项属于国家或集体所有。

4、2010年,张明因盖房挖地基,发现一个坛子,内有500块银元及一张棉布,上写“为防日寇搜查,特埋此,王建林1938年7月1日”。王建林为王天民的爷爷,在抗战期间被日寇杀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王天民被宣布为中农。这500块银元()。

  • A:应归张明所有,作为发现人,他可按先占原则取得银元所有权
  • B:应归王天民所有
  • C:应由张明与王天民平分
  • D:属于无主财产,应归国家所有

答 案:B

解 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规定了拾得物的归属以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物权、债权关系,发现埋藏物、隐藏物的,除文物外,参照拾得物的有关规定处理,即原则上归权利人,无人认领的归国家,拾得人不能取得遗失物所有权。本题的埋藏物银元不属于文物。本案中,银元为王建林所埋藏,能够证明,可以归其所有;王建林已死,王天民为其孙,属于继承人之列,银元应归王天民所有。所以该题选B。

5、()保护名胜古迹、珍贵文物和其他重要历史文化遗产。

  • A:国家机关
  • B:行政机关
  • C:文物管理机关
  • D:国家

答 案:D

6、 甲驾驶车辆途中被交通辅警拦住检查,甲为逃避检查突然发动汽车夺路而逃,交通辅警抓住汽车的倒车镜不放,甲为摆脱交通辅警在疾驶后突然急刹车,交通辅警被摔倒地,头部着地死亡。甲造成交通辅警的死亡属( )。

  • A:直接故意
  • B:间接故意
  • C:过于自信的过失
  • D:疏忽大意的过失

答 案:B

解 析:《刑法》第14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本题中,甲并不直接希望交通辅警摔死,所以不是直接故意。甲为摆脱交通辅警,故意在疾驶后突然急刹车,明知这种情形非常危险,但是甲采用放任的心态,属于间接故意。

7、下列有关行政法规和规章的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 A:涉及两个以上国务院部门职权范围的事项,不得制定规章, 应当由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
  • B:行政机关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监督检查收取费用需由规章规定
  • C:行政法规应由国务院起草、讨论和通过,国务院部门不能成为行政法规的起草单
  • D:有规章制定权的地方政府可以直接依据法律制定规章

答 案:D

8、刘某在实施抢劫时,被巡逻民警发现,刘某驾车逃逸,警车在后面紧追,刘某慌不择路,将正在过马路的徐某撞倒,致徐某当场死亡。问:徐某的家人是否可以申请国家赔偿?()

  • A:可以申请国家赔偿,因为徐某的死亡是在巡逻民警执行任务过程中发生的
  • B:不可以申请国家赔偿,但可以要求国家给予补偿
  • C:不可以申请国家赔偿,可以要求刘某承担赔偿责任
  • D:可以申请国家赔偿,因为徐某的死亡是由于民警紧追刘某,致使刘某慌不择路造成的

答 案:C

多选题

1、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
  • B: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属于集体所有
  • C: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征用并给予补偿
  • D:土地的所有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答 案:ABC

解 析:《宪法》(2018年修正)第10条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一切使用土地的组织和个人必须合理地利用土地。”因此,土地所有权不得转让,可以转让是土地使用权。

2、国家法律责任制度包括()。

  • A:刑事责任
  • B:民事责任
  • C:行政责任
  • D:法制责任

答 案:ABCD

3、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00条的规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事実清楚,证据确凿,处()的,人民警察可以当场作岀治安管理处罚决定。

  • A:警告
  • B:处分
  • C:扣分
  • D:200元以下罚款

答 案:AD

4、对需进行伤情鉴定的案件,(),公安机关应当将有关情况记录在案,并可以根据已认定的事实作出处理决定。

  • A:被侵害人拒绝提供诊断证明的
  • B:被侵害人拒绝进行伤情鉴定的
  • C:被侵害人无法提供诊断证明的
  • D:经公安机关通知.被侵害人无正当理由逾期不作伤情盛定的

答 案:ABD

5、 某辖区电信电缆多次被盗,即安排民警在重点地段巡逻守候。某夜,甲因为形迹可疑被巡逻的警察盘查,交代了自己盗窃电信电缆的事实。在侦查人员对其审讯期间,他又揭发了乙贪污20万元的犯罪事实,并提供了乙可能隐匿的地点,根据这一线索,侦查机关顺利将乙追捕归案。对甲盗窃罪的处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 B:不属自首,但属立功行为
  • C:属自首和立功行为
  • D:不属立功,但属自首行为

答 案:ABD

解 析:《刑法》第67条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第68条规定:“犯罪分子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本题中,甲因为形迹可疑被巡逻的警察盘查,主动交代了自己盗窃电信电缆的事实,成立自首;在审讯期间,他又揭发了乙贪污20万元的犯罪事实,并提供了乙可能隐匿的地点,侦查机关顺利将乙追捕归案,成立立功。对减刑或免除处罚的规定都为可以,而非应当,故A项错误。

6、下列情形中,不属于故意杀人罪实行行为的是()。

  • A:秦谋为谋杀孙某在黑市购买一支半自动步枪,以便杀孙某时使用
  • B:章某为谋杀赵某而在赵某饮用的咖啡中投放剧毒药物
  • C:向某为谋杀李某而花10万元雇用国际杀手
  • D:李某为谋杀刘某而持西瓜刀潜人刘某家中隐藏、守候

答 案:ACD

解 析:本题主要考查犯罪预备与实行行为的区分。《刑法》第22条第1款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犯罪预备行为与实行行为之间主要的切入点为判断行为人的行为是否“着手”,即是否实施刑法分则规定的,具有法益侵犯紧迫危险的行为。如果行为尚未着手,绝不可能是故意犯罪的既遂或者未遂,并根据行为人没能着手的原因,分别认定犯罪预备(意志以外的原因)与犯罪中止(意志以内的原因);如果犯罪行为已经着手,绝不可能成立犯罪预备。本案中,A项秦谋为谋杀孙某购买半自助步枪的行为、C项向某为谋杀李某雇用国际杀手的行为和D项李某为谋杀刘某而持刀潜入刘某家中隐藏、守候的行为均属于为实行行为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均属于犯罪预备;而B项章某为谋杀赵某而在赵某的咖啡中投放剧毒药物的行为已经是着手实施故意杀人的行为。

7、妨害社会管理行为包括()。

  • A:招摇撞骗
  • B:卖淫
  • C:嫖娼
  • D:赌博

答 案:ABCD

解 析:《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章第四节列举了妨害社会管理的行为和处罚。第51条规定了招摇撞骗,第66条规定了卖淫和嫖娼,第70条规定了赌博

8、公安机关可以在下列哪些地点宣告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书?()

  • A:公安机关
  • B:公安机关指定的地点
  • C:被处罚人所在单位
  • D:被处罚人的住处

答 案:ABCD

主观题

1、你去机场接一位很重要的专家,在车上聊得很开心,这时候领导打电话来要你汇报一件很机密的工作,你怎么办?

答 案:首先,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坚持两个原则,第一,维护好单位的纪律性,不能将机密工作泄密,损害单位的利益;第二,对专家要充分尊重,不能因为汇报工作,影响了接待工作,让专家对我们单位有不好的印象。 其次,我先跟专家说明情况,不让他有被冷落的感觉。然后,我应该侧面询问一下领导机密工作是否紧急,并视情况解决。如果机密工作没有预想的紧急,我向领导反馈,目前在进行接待工作,接待工作完成后,立刻当面或电话进行汇报,不会耽误汇报工作。如果汇报工作较为紧急,而车辆即将到单位,我会跟领导说明目前的位置,当面对领导进行汇报工作。此外,如果是必须及时汇报,我会告知领导,所处的环境,并采用微信的形式汇报,将领导所关心的问题,及时一一作出反馈。 最后,再次向专家道歉表示礼貌,在接待专家工作完成之后,我还要再次确认所汇报信息是否准确,如果有偏差及时更正,圆满完成任务。

2、如何理解宪法的根本法地位?

答 案: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通过科学民主程序形成的根本法。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3、对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人,公安机关传唤后应当及时询问查证,询问查证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

答 案:24小时

4、领导调动你,你觉得知识背景和能力不胜任,另一职位比较适合,你怎么办?

答 案:(1)如果领导调我到这个职位是因为不熟悉我,那么我会在恰当的时间向领导说明,我的特长和知识背景。请求调到另一职位。如果领导把我调到这个职位是想锻炼我的能力,我会坚决执行领导的安排。并对领导表示感谢。
(2)从新审视自己,给自己定位,摆正心态,把这次调整当作一次机会,努力锻炼自己,不辜负领导的期望。
(3)我会尽快熟悉工作内容与流程,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做好本职工作,多向领导和同事学习,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同事关系和工作环境,并及时向领导汇报工作。

5、现行《宪法》规定,公民的()不受侵犯。

答 案:合法的私有财产

6、群众向你反映了情况,根据实际,你认为反映的意见基本不切实际,但无论如何向群众介绍都不被接受,其中有人的情绪还比较激动,你怎么办?

答 案:(1)遇到这种情况,我会保持冷静,理性处理。
(2)向群众道歉,安抚情绪比较激动的群众,调整工作思路和方式。
(3)深入实地,就群众反映的情况展开调查,查找事情发生的主要原因,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
(4)与群众就实际问题进行沟通,是群众的误解的,我会耐心的向群众说明情况,讲清楚国家的具体政策。如果是我们工作中的失误,我会向群众道歉,并向群众保证把他们反映的问题及时报告领导,一定要让群众相信,政府会给他们一个明确的答复并解决他们反映的问题的。
(5)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和调查处理情况如实向领导报告并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争取做一个让群众满意、领导放心的公务员。

网友评论

0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