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助听器验配师每日一练《基础知识》8月31日专为备考2023年基础知识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单选题
1、为了使耳模得到一个较好的高顿响应,并且高效地利用耳模耳道部分的有限空间,可以做个与Libby管类似的声孔,即号角形声孔。制作时可在耳模耳道部分的内侧钻一个内径()、长度()的声孔,形状类似一个喇叭。
- A:小于2mm、至多为10mm
- B:大于2mm、至少为10mm
- C:大于2mm、至多为10mm
- D:小于2mm、至少为10mm
- E:以上都不正确
答 案:B
解 析:为了使耳模得到一个较好的高频响应,并且高效地利用耳模耳道部分的有限空间,可以做一个与Libby管类似的声孔,即号角形声孔。制作时可在耳模耳道部分的内侧钻一个内径大于2mm、长度至少为10mm的声孔,形状类似一个喇叭。
2、当患者一侧耳接受助听后,可以获得相对较多的声音信息,而未助听耳不能受到充分的声刺激,其耳蜗传至中枢听觉系统的信号较弱,因此受到助听耳传出信号的压制,久而久之大脑似乎放弃了处理未助听耳传来的信息,以致产生()效应。
- A:整合效应
- B:头影效应
- C:堵耳效应
- D:听觉融合效应
- E:听觉剥夺效应
答 案:E
解 析:听觉剥夺是指双侧耐称性听力下降患者长期获得一侧耳的补偿听力,则未补偿耳的言语识别率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进行性下降、当患者一侧耳接受助听后,可以获得相对较多的声音信息,而未助听耳不能受到充分的声刺激,其耳蜗传至中枢听觉系统的信号较弱,因此受到助听耳传出信号的压制,久而久之大.脑似乎放弃了处理未助听耳传来的信息,以致产生听觉剥夺效应。
3、汉语音节中共有()个辅音,除辅音ng,其余的辅音都可以作声母。
- A:21
- B:22
- C:14
- D:26
- E:35
答 案:B
解 析:汉语音节中共有22个辅晋,除辅音ng外,其余21个辅音都可以作声母。
4、纯音测听的规范中要求,纯音的给声时间为()。
- A:1-2s
- B:1s以内
- C:1-5s
- D:5s以上
- E:10s以上
答 案:A
解 析:纯音测听的规范中要求,纯音的给声时为1-2s.
5、擦音前后的元音位置的高低和前后可以影响擦音本身的舌位和发音时狭窄部分的长度,这将改变()和()的共鸣。
- A:频谱零点、高频声
- B:零点频率、高频声
- C:频谱零点、低频声
- D:零点频率、低频声
- E:频谱零点、中频声
答 案:D
解 析:擦音前后的元音位置的高低和前后可以影响擦音本身的舌位和发音时狭窄部分的长度,这将改变零点频率和低频声的共鸣。
6、听力障碍人群中处于助听状态的人在发达国家已达到或接近50%,在我国不足()。
- A:5%
- B:8%
- C:10%
- D:15%
- E:20%
答 案:C
解 析:听力障碍人群中处于助听状态的人在发达国家已达到或接近50%,在我国不足10%。
7、人类的听觉器官最早发生于妊娠的()。到了妊娠第3个月,鼓膜已经形成。妊娠5个月时,中耳的听小骨及鼓室的发育已初步完成。胎儿满6个月,就有听力了。
- A:第1周
- B:第2周
- C:第3周
- D:第4周
- E:第5周
答 案:C
解 析:人类的听觉器官最早发生于妊娠的第3周。到了妊娠第3个月,鼓膜已经形成。妊娠5个月时,中耳的听小骨及鼓室的发育已初步完成。胎儿满6个月,就有听力了。
8、关于听障儿童语言发展特点说法错误的是()。
- A:听障儿童之所以不同于健听儿童,是因为他们的听力损失而导致的语言障碍,使其在不仅包括听力,还包括心理发展的其他方面要素的发展方式上具有特殊性
- B:虽然听障儿童的智力整体发展态势与同龄健听儿童之间存在相同的发展趋向,但是整体智力发展水平上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可见听障儿童在自身的发展方面有其固有的特殊性
- C:听障儿童自身固有的特殊性不仅表现在智力发展上,也表现在其语言的自然习得方面
- D:听觉健全儿童1岁至1岁半时就可以说出17个音节的句子,听障儿童则由于发音体不灵活等因素的限制,只能连续发出几个音节而且缺之流畅性
- E:听力语言的康复训练是听障儿童早期康复、教育的中心任务,康复教师或主的听障儿童家长在遵循儿童语言发展规律的同时,应针对听障儿童语言习得和发展特点,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听障儿童进行康复教育,以促进听障儿童语言能力的真正发展
答 案:D
解 析:听障儿童之所以不同于健听儿童,是因为他们的听力损失而导致的语言障碍,使其在能力(不仅包括听力,还包括心理发展的其他方面要素)的发展方式上具有特殊性。20世纪90年代,中国听障儿童康复研究中心孙喜斌教授会同山西医学院和山西省妇幼保健院曲成毅、张佩瑛教授在修订《希-内学习能力测验中国聋人常模》的过程中,对1758名3-17岁听障儿童和健听儿童心理年龄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虽然听障儿童的智力整体发展态势与同龄健听儿童之间存在相同的发展趋向,但是整体智力发展水平上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可见听障儿童在自身的发展方面有其固有的特殊性。听障儿童自身固有的特殊性不仅表现在智力发展上,也表现在其语言的自然习得方面。听觉健全儿童3岁至3岁半时就可以说出17个音节的句子,听障儿童则由于发音体不灵活等因素的限制,只能连续发出几个音节而且缺乏流畅性。听力语言的康复训练是听障儿童早期康复、教育的中心任务,康复教师或听障儿童家长在遵循儿童语言发展规律的同时,应针对听障儿童语言习得和发展特点,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听障儿童进行康复教育,以促进听障儿童语言能力的真正发展。
多选题
1、根据对言语链中不同部分的研究,可将语音学分为以下几个分支()。
- A:生理语音学
- B:听觉语音学
- C:声学语音学
- D:感知语音学
- E:系统语音学
答 案:ACD
解 析:语音学(phnetics)是研究人类言语声音的学科,内容包括语音的产生、语音的接收以及语音是如何携带意义的。根据对言语链中不同部分的研究,可将语音学分为三个分支,即生理语音学、声学语音学和感知语音学。
2、以下状态哪些声门是闭合的()。
- A:正常呼吸
- B:深呼吸
- C:假声说话
- D:正常说话
- E:声带闭合
答 案:CE
解 析:声带位于喉腔内,下接气管,左右两边各有开片,为富有弹性的纤维质薄膜。声带一端的勺状软骨运动时引起声带的开闭。声带之间的部分称为声门要在吸气的时候,声带开放。在说话时,声带的后端开始闭合,而声带的中部随着从肺部来的气流的压力大小而开闭。当气管内的压力变大时,声带被冲开;而当气流冲出后,声带上下的压力得以平衡,声门又关闭。
3、关于耳模的声学特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患者佩戴助听器后耳道的容积变小,听力障碍者自己说话的声音随着颅骨振动传入容积变小的耳道内,产生了低频共振,增加了低频声音的强度会使患者觉得自己说话变调
- B:声孔的选择茌助听器的选配中有着重要作用。一个合适的声孔不仅可以提高助听器佩戴的舒适度,还可以改善音质
- C:声音可以直接通过较大的通气孔进入耳道,而且没有衰减是导致患者觉得声音过大的原因
- D:耳模所选用的通气孔与助听器的增益不相适应时会产生啸叫效应
- E:阻尼子离鼓膜越远,越容易受潮,被耵聍损坏,因此临床在耳模上的阻尼处理较少
答 案:BE
解 析:患者佩戴助听器后耳道的容积变小,听力障碍者自己说话的声音随着颅骨振动传入容积变小的耳道内,产生了低频共振,增加了低频声音的强度会使患者觉得自己说话变调c通气孔的选择在助听器的选配中有着重要作用。一个合适的通气孔不仅可以提高助听器佩戴的舒适度,还可以改善音质。声音可以直接通过较大的通气孔进入耳道,而且没有衰减是导致患者觉得声音过大的原因。耳模所选用的通气孔与助听器的增益不相适应时会产生啸叫效应。阻尼子离鼓膜越近,越容易受潮,被耵聍损坏,因此临床在耳模上的阻尼处理较少。
4、响度是人耳判别声音由弱到响的强度等级概念,它取决于以下哪些因素()。
- A:强度
- B:频率
- C:波形
- D:声速
- E:相位
答 案:ABC
解 析:在听力学、噪声测量等领域,人们希望声级计测得的声级能客观反映人耳的主观响度感受。响度是人耳判别声音由弱到响的强度等级概念,它不仅取决于声音的强度,还与频率及波形有关。
5、关于机械波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波在传播过程中,介质中的质点的振动是受迫振动
- B:如果振源停止振动,在媒质中传播的波动也立即停止
- C:波是传递能量的一种形式
- D:质点振动的方向并不总是垂直于波传播的方向
- E:横波和纵波的区别在于媒质分子的振动方向
答 案:ACDE
解 析:波的传播伴随有能量的传递一处质点振动引起周围质点振动,振动质点具有能量,因此波的传播伴随有能量的传递。要想维持振动的传播,必须有提供能量的来源—波源媒质分子的振动方向和波传播方向相垂直的波,称为横波;媒质分子的振动方向扣波传播方向一致的波,称为纵波,媒质质点只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传播的是凸起、凹下或密集、稀疏的状态,质点本身并不随波动而迁移。
6、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 A: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 B: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 C: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 D: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 E: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答 案:ABCDE
解 析: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1)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2)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3)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4)裉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7、测试强度差别阈的方法有()。
- A:在不连续背景噪声的某一段时程中增大声强,受试者能辨别出响度的变化
- B:通过改变调幅音的调制幅度,受试者能听出调制信号时的调制幅度即为强度差别阈
- C:在连续背景噪声的某一段时程中增大声强,受试者能辨别出响度的变化
- D:让受试者听两个间隔较长的不同声强的声音,让受试者分辨哪个声音响度大
- E:让受试者听两个间隔较短的不同声强的声音,让受试者分辨哪个声音响度大
答 案:BCE
解 析:声强的变化在心理声学上体现为响度的变化。声强辨别敏感性指的是人耳对两个声音之间最小的声强差鼻能辨别其响度不同的能力。测量方法通常包治三种:一种是通过改变调幅音的调制幅度;受试者能听出调制信号时的调制幅度即为强度差别阈;另一种是在连续背景噪声的某一段时程中增大声强,受试者能辨别出响度的变化;第三种是让受试者听两个间隔较短的不同声强的声音,让受试者分辨哪个声音响度大。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