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网约车司机资格证每日一练《理论知识》2月11日专为备考2023年理论知识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判断题
1、投入运营的巡游车车辆应设置有中英文“出租汽车”字样的顶灯和能显示空车、暂停运营、电召等运营状态的标志,按照规定在车辆醒目位置标明运价标准、乘客须知、经营者名称和服务监督电话。
答 案:对
解 析:根据《巡游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规定》:投入运营的巡游车车辆应设置有中英文“出租汽车”字样的顶灯和能显示空车、暂停运营、电召等运营状态的标志,按照规定在车辆醒目位置标明运价标准、乘客须知、经营者名称和服务监督电话。
2、机动车行至泥泞路段时,要停车观察,选择平整、坚实或有车辙的路段缓缓通过。
答 案:对
解 析:停车观察是在通过泥泞或翻浆路段之前的操作,也就是说看清楚路况之后再行驶。遇到这类情况,大家都知道要走好走的路,那么什么样的路是好走的?就是平整、坚实的或是有车辙的。这三种是并列的,并不是一定要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可以任选其一。因此这题是对的。
3、出租汽车服务具有流动分散、服务面广的特点,出租汽车驾驶员具备传递社会正能量的特殊优势。
答 案:对
解 析:根据出租汽车驾驶员职业道德可知:出租汽车服务具有流动分散、服务面广的特点,出租汽车驾驶员具备传递社会正能量的特殊优势。
4、网约车辆的车内设施配置及车辆性能指标应体现高品质服务、差异化经营的定位。
答 案:对
解 析:根据《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营服务规范》可知:网约车辆的车内设施配置及车辆性能指标应体现高品质服务、差异化经营的定位。
5、出租车驾驶员服务质量信誉考核内容包括遵守法规、安全生产、经营行为、运营服务等四方面内容。
答 案:对
解 析:出租汽车服务质量信誉考核可知,出租汽车驾驶员服务质量信誉考核内容包括遵守法规、安全生产、经营行为、运营服务等四方面内容。
单选题
1、犯罪分子未持凶器,但虚张声势,以伤害驾驶员相威胁,从而达到劫持出租汽车的目的,此种犯罪属于________。
- A:暴力劫持型
- B:威胁恐吓型
- C:诈骗型
- D:药物麻醉型
答 案:B
2、网约车/出租车驾驶员在一个考核周期内累计综合得分有两次以上为( )分的,市县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将其列入不良名单。
- A:1-10分
- B:0分
- C:10-15分
- D:15-20分
答 案:B
3、驾驶员有权拒载以下哪类人群?________
- A:醉酒后丧失自控能力但有人陪同
- B:携带危险化学品
- C:在繁华的路段要求乘客的
- D:老弱病残
答 案:B
解 析:根据《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全国公共科目培训教材》:如果乘客既不同意将危险品自行处理,又执意要携带危险品上车,驾驶员有权拒绝提供运营服务,将该乘客“请下车”,合理“拒载”。若发现车内有不明遗留物品,切记随意打开或翻动,要立即通知公司或报警,进行合理处理
4、在主城区从事网约车经营的车辆,其车辆行驶证初次注册登记之日至申请办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之日间隔时间不超过()年。
- A:1
- B:2
- C:3
答 案:B
5、乘客上车时,驾驶员首先应该做的是()。
- A:打开车门
- B:停车下车
- C:主动问好
- D:询问路线
答 案:C
多选题
1、适用简易程序处理道路交通事故的条件有( )。
- A:未造成人身伤亡
- B:机动车损失在1000元以下
- C: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
- D:一方当事人放弃权力
答 案:AC
2、出租汽车驾驶员有下列哪些情形的,乘客可以拒付车费?
- A:不使用计价器或者不按计价器显示金额收取车费的
- B:不给付出租汽车专用发票的
- C:基价里程内因车辆或者驾驶员原因无法完成运送服务的
- D:因交通管制等客观原因绕路行驶的
答 案:ABC
3、出租汽车犯罪活动的作案手法各不相同,根据发案特征,可归纳为哪几种形式?
- A:暴力劫持型
- B:威胁恐吓与诈骗型
- C:游说劝服型
- D:药物麻醉型
答 案:ABD
解 析:《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四章第五节:出租汽车驾驶员治安防范可知,针对出租车犯罪的形式:(1)暴力劫持型。(2)威胁恐吓型。(3)诈骗型。(4)药物麻醉型。
4、出租汽车应当按规定配置______。
- A:消防器材
- B:车辆卫星定位装置
- C:倒车影像
- D:计程计价设备
答 案:ABD
解 析:车辆应按规定配置出租汽车标志顶灯、空车待租标志、计价器、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安全防范设施、消防材料等。
5、国家出台《劳动合同法》是为了_____。
- A:完善劳动合同制度
- B: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 C: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 D: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答 案:ABCD
解 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是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制定本法。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