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公共营养师每日一练《理论知识》9月11日专为备考2023年理论知识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判断题
1、维生素C可促进肌红蛋白的合成,保持毛细血管的弹性,减少脆性,防止老年血管硬化,并有降低胆固醇、增强免疫力、抗氧化的作用。()
答 案:错
解 析:维生素C可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
2、谷类的维生素主要存在胚乳中。()
答 案:错
解 析:谷类的维生素主要存在于糊粉层和谷胚中。
3、学龄前儿童蛋白质供能为总能量的14%~15%,其中来源于动物性食物的蛋白质应占1/3以上。()
答 案:错
解 析:蛋白质供能为总能量的14%~15%,其中来源于动物性食物的蛋白质应占50%,包括1个鸡蛋,约提供6.5g蛋白质,300mL牛奶约9g蛋白质,100g鱼或瘦肉可提供17g蛋白质。
单选题
1、街头烤羊肉串,是将小块羊肉串在铁钎上,直接在炭火上烤制,这种羊肉串中含量较高的有()。
- A:黄曲霉毒素
- B:苯并芘
- C:丙烯酰胺
- D:氯丙烷
答 案:B
解 析:熏烤食品时所使用的熏烟中含有多环芳烃(包括BP。烤制时,滴于火上的食物脂肪焦化产物发生热聚合反应,形成BP,附着于食物表面。食物炭化时,脂肪热聚合生成BP。
2、人畜共患传染病不包括()。
- A:鼻疽
- B:结核
- C:麻风
- D:C麻风
答 案:C
解 析:人畜共患传染病包括炭疽、鼻疽、口蹄疫、猪传染病、囊虫病、旋毛虫病和结核。
3、人畜共患传染病不包括()。
- A:鼻疽
- B:结核
- C:麻风
- D:猪瘟
答 案:C
解 析:人畜共患传染病包括炭疽、鼻疽、口蹄疫、猪传染病、囊虫病、旋毛虫病和结核。
多选题
1、学龄前儿童铁缺乏的原因包括()。
- A:生长发育快,铁需要量大
- B:内源性可利用的铁少
- C:进食富含铁的食物较少
- D:意外伤害出血
- E:由于年龄小,吸收利用铁的能力差
答 案:ABC
2、锌缺乏常见症状包括()。
- A:生长迟缓
- B:皮肤伤口愈合不良
- C:味觉障碍
- D:胃肠道疾患
- E:内分泌功能减退
答 案:ABCD
3、下列属于儿童佝偻病的临床表现的是()。
- A:胸部肋骨串珠
- B:夜惊
- C:手足躅
- D:出牙晚
- E:罗圈腿
答 案:ABCE
主观题
1、系统
答 案:系统是由彼此关联且与环境相关联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2、必需氨基酸:
答 案:必需氨基酸是指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量不能满足动物的需要,必须由饲粮提供的氨基酸。
3、组织
答 案:所谓组织,即人们为了达到特定目标而有计划地建立起来的具有比较严密结构的制度化的群体。
简答题
1、下列属于引起维生素B1需要量增加或消耗过多的主要原因的是( )。
答 案:长期发热、消耗性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以及高温作业、重体力劳动、妊娠、哺乳等均可使维生素B1需要量增多;糖尿病、尿崩症以及使用利尿剂,可使维生素B1从尿中排出量增多。
2、根据营养调查结果,西部某县铁缺乏的发生率很高,铁的摄入量仅为RNI的1/2左右,现决定做长期的食物强化铁的干预项目,请简要写出设计程序。
答 案:1.工作准备(1)查找资料和标准,列出用于铁单一强化的可能载体。(2)了解当地常见食物和人们的生活习惯。2.工作程序(1)分析当地食物消费情况,通过人群健康档案资料、膳食消费水平调查,找出2~3种居民普遍消费的食物,找出铁的主要食物来源,比较个人或地区消费水平,分析该地区居民缺乏铁的可能原因。(2)确定干预项目:通过对基线资料的分析,确定干预目标,包括干预后铁摄入水平应达到多少,干预期限等。(3)选择适宜的食物载体,根据食物消费水平,找出2—3种居民消费面广,能轻易得到且被居民认可的食物作为候选载体,分析该地区候选载体的平均消费水平,与强化剂是否容易混合,食品强化后感官变化、载体稳定性等。(4)分析拟选址的食物载体性状,选择适宜强化剂。(5)选择铁制剂种类和计算强化水平,强化剂量可依据适用范围确定,也可依据DRI、强化载体摄入量,目标人群实际铁摄入量等进行推算。(6)计算加工中营养素的损失。
3、物理性污染。
答 案:物理性污染指来自于多种非化学性物质污染,如食品掺杂掺假、放射性物质、核污染等。
精彩评论